魔蝎小说 > 其他小说 > 鬼记

第十四章 卖笑节目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com提供的《鬼记》第十四章 卖笑节目(第1/2页)

    齐大年见天快亮了,着急要走。

    “你等等,我把你的脑袋瓜子给你缝到脖子上吧!你现在这个样子,会吓死人的!”

    我叫住从床上站起来准备离开的这个无头男鬼,顺手抓起针线盒,找出针线。

    齐大年还是挺听话的,把抱在怀里的那颗脑袋瓜子放到脖子上,扶正,让我给他缝上。

    “你是怎么找到我的?”

    我一边把齐大年的脑袋瓜子缝到他的脖子上,一边问道。

    “我遇到了一个自称姓韩的胖老头儿,他让我来的!他说你是鬼使大人,让我把我的情况跟您介绍一下,我就来了。”

    那颗脑袋瓜子在齐大年的脖子上眨了眨眼,说着,还吐了吐苍白的舌头。

    很快,我那粗针大线的手艺就有了效果,齐大年再一次完整了,只是脑袋瓜子缝得有些歪了,看上去有些滑稽。我又端来一盆热水,帮他把身上的血渍尽可能地擦拭干净。

    “走吧,到了那边好好地生活吧!或许,我们还有见面的机会呀。”

    我拍了拍齐大年的肩膀,安慰道。

    “谢谢你,鬼使大人,我走了!”

    话音未落,便没了踪影儿。

    “呀,等等,你等等,我问你……”

    这时,我突然想起还有一个问题没问清楚,那就是他的手机里怎么会有我的手机号码呢?

    可是,已经来不及了,手中只有一盆血水。不过,又一琢磨,还是别问为妙吧,少一些麻烦还是好的。

    送走齐大年,我轻松了许多,望了望窗外,时候尚早,还能睡个把钟头的回笼觉。

    我和衣躺在床上,将这几天发生的事情盘点了一番,生出挺多感慨来。人呀,冥冥之中,就是一粒任凭摆布的棋子,今天在楚河汉界的这头儿,明天又跑到楚河汉界的那头了,至于后天嘛,或许就成弃子了。我甚至还想到了田瓜蛋子和李小兰,心里涌起一股酸酸的味道,是那种阿Q似的酸,和尚动得,我为什么动不得?

    “……和尚动得……女人,女人!……女人!……”

    如阿Q先生那般地梦呓着,在自己的“土谷祠”里沉沉地睡去。或许,大约我从此总觉得指头有些滑腻,所以我从此总有些飘飘然——

    “女人!”

    不知睡了多久,才醒,饿的。

    抬头看看窗外,还是灰蒙蒙的,天色不太亮。

    “这也没睡多大一会儿呀。”

    想到这里,又团了团身子,接着睡。再一想,不对呀,连忙取过手机看看时间——

    把自己逗乐了,哪里是刚睡一会儿呀,整整睡了一天了,从蒙蒙亮再到蒙蒙亮呀,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

    于是,从床上爬起来,马马虎虎地洗了一把脸,穿戴整齐,走出家门,打算到附近的一处夜市去,找点儿吃的,填补一下这个早已咕咕抗议的肚皮。

    这是一处离我家最近的夜市,没有别的,全是各种各样的串儿,串羊肉,串牛肉,串青菜,串海鲜,串豆腐,串面条……似乎凡是能串上的食物,在这里都能找得到,都能烧烤着吃。当然喽,即使不能上串儿的,这里也有,比如用鸭肉假冒羊肉的,据说还有用老鼠肉抹上一层羊油假冒羊肉串儿的……听着让人直反胃。正是因为有了这样或那样的说法,影响到了生意,有的摊主就又想出一个办法,现杀现串儿,以示买卖的透明度。可是,如此一来,耳边听着凄惨的求救声,你还能撸得进去吗?

    “反正我是不能了!”

    在中国,尤其是夏夜的北方,一边撸串儿一边喝啤酒是最好的消遣方式。在宝日浩特这样半农半牧半商业半先进半落后的小城市,漫长的夏夜里更是没有什么好去处。

    过去,还能到某些小胡同里释放一下充足的雄性荷尔蒙,现在严打了,都打没了或者向更高级更高消费的场所发展了。

    于是乎,如此释放荷尔蒙的方式,似乎也成了某些特殊人物的特权,最起码得有钱儿呀!这可真是应了那句“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了!

    我穿行在烟熏火燎的摊档之中,如猎狗般地伸长了舌头,艰难地寻找着能下得去口的食物。

    突然,我想起——

    这两天,电视上正在热播一档“暗广告”的节目,也就是将各种各样的产品摆满演播厅,再请一两个或冷或热的大腕儿或小腕儿们坐在那里大惊小怪地瞎乍乎,假装显出一副刘姥姥进大观园般的土包子模样,以博取观众的一笑。

    这一笑,就是收视率,就叫卖笑节目吧。

    当然喽,若想取得在演播厅里放一件产品的权力,那可是需要用大把大把的钱票子来换的。过去是用钱买官,现在是花钱买位置,花钱买人气。至于那一两个或冷或热的大腕儿或小腕儿嘛,则有的是花钱请的,有的是花钱才能来的。

    总之,货分三六九等,人也如是啊。

    最近,有一个宝日浩特籍的女演员因为“钱多多”而上了这档节目,让人眼前一亮,亲不亲故乡人嘛。不过,最让本地人眼前一亮且津津乐道的是,在这个卖笑的电视节目录制现场,主持人假装不经意间地从冰箱里取出一种食物,接下来便是演戏的套路了——

    “这是什么?”

    主持人假装好奇地问。

    “哎呀,这就是我家乡的名小吃对饼呀,好好吃,好好吃哟!”

    女演员假装大惊小怪地叫嚷起来,尽管早已没有了家乡的口音,但看在家乡人给的一大笔家乡钱的面子上,该装还得装呀。

    就这样,一个不露声色的广告就算是完成了。

    “对,吃对饼吧。”

    终于,打定了主意,这就是广告的力量,明知是套路还是会进套的。

    我急不可耐地钻进了一个小小对饼铺。没想到,在这里,我遇到了一个香艳的女人,从而开始了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

    其实,对饼是一种类似于肉夹馍的小面饼,又像河间的驴肉火烧——

    一个小小的面饼,中间夹肉,但比这两种著名的小吃还要香酥些。据我这个文史记者考证,对饼这种小吃是由一对苏姓父子发明进而带到宝日浩特的,源自清廷御膳房的卤肉。

    很多年以前,对饼里夹的只是上等的卤猪头肉或猪肉,还没有现在这么多的花样,比如夹牛肉,夹火腿肠,夹青菜等等,更不像现在这样分出个三六九等来,夹碎肉或边角料的叫普通对饼,夹好肉的叫精肉对饼。

    记得大约在二十年前吧,山炮的我第一次从黑水镇的一个小山沟来到宝日浩特这样的大城市,听说对饼好吃,便勾起了馋虫,随便找了一家小餐馆走了进去,张嘴就问有没有对饼。哪曾想到,店主人对我这个愣头青不但不理不睬,甚至白眼以对。结果,对饼没吃上,还讨了一个没趣,只好从那家小店里灰溜溜地跑出来。

    几年以后,随着见识的增多,我才逐渐明白这样的一件事儿做得有多么的可怕,没被揍死就算天大的便宜了——

    那是一家抻面馆子,招牌上写的是挺大的蓝字!读到这里,你懂了吧!

    如今,我早已不再是那个冒冒失失的毛头小伙子了,对于这样一个城市也早已摸了一个底儿掉。

    走进的这个对饼铺是一个老字号,名号“南城”。听说,南城对饼铺的老板挣了大钱以后,竟然跑到五台山的一个庙里出家了,将全部的生意都交给了他的媳妇打理。

    南城对饼铺的铺面不太大,在一座名为“凯悦大宾馆”的最底层先租后买了一个临街商厅,不足一百平米的样子,二十几张简易的餐椅和餐桌,还有两个包间,也就是雅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魔蝎小说网 www.moxiexs.com 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魔蝎小说|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