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蝎小说 > 穿越快穿 > 雁城春归

1、楔子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com提供的《雁城春归》1、楔子(第1/2页)

    狭长的山谷入口,一面鲜艳的赤色旗帜迎风招展,旗帜正中有一枚黑线绣成的硕大“魏”字,“魏”字的四面八方各停留了一条五爪黑龙,怒目圆睁,姿态凌厉。

    魏属火德,火德为赤,这面赤色旗帜便是大魏的皇旗,皇旗之下,必见天子。

    果然,赤旗下有一抹金色的身影,勒马而立,他便是大魏第四代帝王刘纮,年号“乾武”。

    此时,是乾武二十七年的九月二十七,距离乾武帝刘纮御驾亲征图勒,才过去了一个月,而距离他亲征安素,也才过去了不到四个月。

    安素是大魏东边的一个弹丸小国,建国不足五十年,自立国以来一直向大魏纳贡称臣,其新王登基、封后立储皆要求得大魏的准许,接受大魏皇帝的诏封,方为正统。

    上一任安素王薨逝之后,大魏驻安素的使臣立即将消息传到长安,乾武帝听闻安素王薨逝的噩耗,亲自手书一封慰问信,并着令皇弟庐江王携带诏封安素王世子为新王的诏书,前往安素主持先王葬礼、新王继立的相关事宜。

    哪知庐江王刚出长安,安素那边就传来了新的消息,说安素王的弟弟纪原公起兵谋反,不仅囚禁了王世子,登位后的第一件事便是下令改制为皇,不再对大魏纳贡称臣。

    乾武帝刘纮闻讯大怒,不顾丞相、太尉等人的劝阻,领兵二十万亲征安素。安素全境的人口加起来也不足二十万,乾武帝方到达大魏和安素的边界线,还没怎么动手,新上任的安素皇便立刻派使臣前来求和,表示愿意除去帝号,对大魏俯首称臣。

    乾武帝对这种墙头草的行为很是不屑,撕毁了求和书,长驱直入安素,兵临安素都城,安素皇不得不出城受降,乾武帝以乱臣之名将其斩杀于阵前,又放出被囚禁的王世子,诏封他为新的安素王,然后才心满意足地回长安。

    回到长安的乾武帝在祭拜太庙告慰先祖之后,越想越觉得他御驾亲征拨乱反正,为大魏安边固塞这种不世之功不应该只让老祖宗知道,更应该让天上的神明了解了解,于是,乾武帝做了一个决定,他要封禅泰山。

    泰山,五岳之首。自古以来在那里封禅的,个个都是千古一帝,一只手也数的过来。

    乾武帝发自内心地觉得,他有资格同这些人并称。他是这么想的,并不意味着底下的人也这么想。

    乾武帝将自己的意思稍稍对左右透露了一下以后,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的是丞相汤籍。

    汤籍觉着他们的主君是越活越回去了,早年间登基的时候还是个励精图治的圣明天子,如今怎的这般好大喜功呢?

    封禅泰山?也亏他想得出来!

    开邦立国的高祖皇帝觉得自己不够格,没干过这事儿,开疆拓土的太宗皇帝也觉得自己不够格,没干过,如今陛下您不过就是仗着人多势众威吓了一番安素,都没见兵戎,您还好意思提封禅泰山?

    当然汤丞相是不可能直接这么嘲讽乾武帝的,除非他不想活了。这位历经三朝,受先皇之托辅佐了乾武帝大半辈子的老丞相太清楚他们的主君是个什么性子了,吃软不吃硬,换句话说,就是得哄着。

    可怜他年过花甲头发花白,还得哄孩子。

    汤丞相是这么说的。

    他说,此时不宜封禅泰山。虽然东边的“安素之乱”解决了,但是西边和北边还有图勒呢!图勒这些年不太平,尽管大魏和图勒之间有盟约,但是现在的图勒分裂成南北两个,且南图勒王和北图勒王都是乱臣贼子,谋逆上位,他们会不会遵守盟约犹未可知。大魏的将士刚刚远征回来,正是疲惫的时候,若陛下在此时封禅,远离京师,他们趁乱犯边,那可怎么办?

    汤丞相本意是在委婉地告诉乾武帝,现在我们大魏的头上还悬着一柄名为“图勒”的利剑,不解决此患,只怕封禅泰山会冒犯先祖。

    丞相是百官之首,虽然乾武帝早就烦死这个整天叨叨的老头了,但是他也拿他没办法。一则,汤丞相德高望重,是三朝元老,受先帝托孤,二则,汤丞相也是他当太子时期的太子太傅。从小就被丞相管着,哪怕他当了皇帝,心理阴影还在。

    就在乾武帝一个人生气的时候,他的解语花出现了。

    解语花就是后宫的梁昭仪。梁昭仪是定陶王府的少府史之女,被驾临定陶王府的乾武帝看中纳入后宫,自入宫以来便圣宠不衰,已是将近四十的年纪,可还是将乾武帝迷得神魂颠倒。一方面她的脸的确举世无双,反正乾武帝至今没见过比梁昭仪长得还好看的,另一方面,她太懂乾武帝了。

    汤丞相刚走,梁昭仪就从殿后绕了出来。

    她说,丞相说得有理,若陛下解决图勒之祸以后再封禅泰山,岂不是锦上添花?

    汤丞相根本没这个意思,但是被梁昭仪偷换了几个字一解释,就有了这个意思。

    乾武帝茅塞顿开,对啊!“图勒”这柄利剑从大魏开国起就一直悬在西北,如果图勒之祸能在他手上解决,那他岂不是功在千秋!而且现在安素大捷士气高涨,他若此时亲征,何尝没有胜算!

    但是乾武帝仍有顾虑,顾虑在于大魏和图勒之间的盟约。

    这个盟约是才登基的时候和图勒定下的。那时图勒的王汗还是苏莱曼,图勒也没有分裂成南北两个。

    在图勒和大魏之间,有一个梁国。梁国虽小却占据着河邑走廊这一条要塞,为了抢夺河邑,图勒和大魏前后夹击梁国,梁国覆灭以后,双方定下盟约,以河邑走廊中间的石涧城为界,石涧西北,引弓之国,受命图勒;石涧西南,冠带之室,由大魏制之,从此两邦相安,俱无暴逆【1】。

    乾武帝不想当先撕毁合约的那一个。

    于是梁昭仪给他添了把火。梁昭仪说,南图勒王济曼杀兄篡位,裂土封疆,上位之后处处推翻苏莱曼王汗所行之政,盟约是陛下和苏莱曼王汗订立的,陛下应当居安思危。

    乾武帝觉得,梁昭仪所言有理。

    恰巧这时,北方传来了两个消息。

    第一个消息是,济曼王接受了大祭司有关秋祭之事的占卜结果,将今岁秋祭的地点定在了云朔城。云朔城,地处河邑走廊,是图勒距离石涧城最近的一个城池。

    第二个消息是,泗水王刘约在金兰城屯田。刘约是乾武帝的庶弟,去岁宫宴上因醉酒调戏梁昭仪,被乾武帝以戍边安塞为由,调任金兰城。金兰城是大魏离石涧城最近的一个城池

    乾武帝怀疑泗水王刘约暗通图勒,意图引军入关。

    所以便有了大魏皇帝御驾亲征图勒。

    大约是泗水王刘约当真心中有鬼,一听闻乾武帝亲征,便出逃图勒,被济曼王封为河邑王。

    乾武帝心想,果然不出他所料,他们狼狈为奸沆瀣一气,于是乾武帝在二十万大军的基础上又添加十万兵力,挥师北上。

    济曼王让刘约带领图勒大军反攻大魏,因为刘约对乾武帝心存畏惧,加之不熟悉图勒士兵的作战习性,无法熟练地指挥兵马,所以连连败退。

    乾武帝自御驾亲征以来,连战连胜,不仅将刘约率领的一众图勒军打得抱头鼠窜,还越过了石涧城,进入了图勒的地界,直逼云朔城。

    乾武帝被胜利的希望冲昏了头,不顾臣下劝阻,丢弃辎重,只率领五千轻骑追击,转眼便到了合固山这个地方。

    合固山是一座狭长的山脉,仿佛一个斜立“之”字,因着它才形成了“河邑走廊”这个军事要塞。

    天堑合固,东南山脉在大魏界内,西北山脉在图勒,乾武帝驻足不前的这个地方,就是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魔蝎小说网 www.moxiexs.com 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魔蝎小说|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