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蝎小说 > 古代言情 > [三国]公主她只想登基

13、大射之礼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com提供的《[三国]公主她只想登基》13、大射之礼(第1/2页)

    趋步入殿,拢袖屈膝,然后这位新晋的尚书令,便深深拜倒在了德阳殿的殿阶之上。

    卢植的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气度高华如玄鸟振翅,声音清亮如山间鹤鸣。

    “臣卢植,拜见陛下。”

    “卿请起。”

    刚刚投壶所用的一干器具,都已被内侍收了下去——但皇帝的心显然还没收回来。

    他虽没直接表露出不耐烦的态度,可也绝没对卢植露出什么好脸色,“卿所为何来?”

    卢植努力忽略刘宏行止中的轻佻之意,兀自低头道:“启禀陛下,臣为政务而来。”

    “朕知卢卿高才,故而以国事相托,卿自可度情量力,便宜行事,何须事事禀报?”

    皇帝语气一转,道:“再者,若遇事不决,卿可与张让、赵忠商讨。此二人克己奉公,皆为我心腹也。”

    皇帝不仅夸奸宦之人克己奉公,还公然在大臣面前将其引为知己心腹——这要放在以往,他必然是要直言极谏的。

    但自侍奉御前以来,卢植对这位皇帝的秉性是越来越清楚。今日听到这样的话,竟也能勉强保持心平气和了。

    他躬身一礼,答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臣等驽钝,不敢擅专行事。”

    皇帝眉梢微动,示意他接着往下说。

    “今灾祸绵延,国祚不安,臣以为,陛下当顺应天时,举行郊祭,亲临太学行大射礼,以安天下。”

    所谓大射礼,时天子、诸侯在祭祀前为选拔祭祀人选而举行的礼仪。不仅如此,大射礼还渗透着儒家的礼义文化,兼具教化百官、劝化民众的作用。

    皇帝的脸慢慢黑了下来。

    三月往太学行射礼,确是大汉典章中的应有之义。但刘宏自继位以来,便没照此执行。

    一来,明章二帝虽定此制,后来却因种种原因逐渐荒废,以至于后面继位的皇帝,已鲜有依制行事的了。

    二来,这大射礼并不仅仅是射礼。自永平二年,明帝于太学传经授道以来,皇帝在行射礼后需于太学讲经便差不多成了定制。

    要不是桓帝死后无嗣,刘宏至今还是河间一个走马章台、欺男霸女的宗室纨绔,怎么会愿意去研究枯燥乏味的经学呢?

    故此,皇帝虽对文赋有几分兴趣,对经学却完全是一知半解,如何有讲经的能力?

    “此事不仅繁琐,还劳民伤财、兴师动众,以朕来看,还是不办为好。”

    卢植拱手答曰:“陛下此言差矣。臣曾闻:昏姻之礼废,则夫妇之道苦;乡饮酒

    之礼废,则长幼之序失。陛下如欲废聘射之礼,臣唯恐盈溢之败起,争斗之狱繁[1]。”

    “臣斗胆,请陛下率群臣大射,以考诸僚习礼乐而观其德行。”

    皇帝垂眸觑他一眼,不悦忖道:这卢植真是半点儿察言观色的能力都没有。

    奈何眼前这人不是仰仗他而活的诸常侍,而是朝廷上正儿八经的公卿大臣,饶是刘宏也不好突然发作。

    “朕近来偶感微恙,怕是要辜负卢卿的一番思量了。”

    皇帝隐而不发的想法,卢植自是心里门儿清。

    他躬身一礼,拱手道:“陛下圣躬欠安,则可请贤德之人代为主持。臣以为,万年公主可当此重任。”

    好歹没固执地要求他亲自前去了——皇帝稍稍放下心来。可他刚想应下,又陡然想起些什么,冷不丁地问道:

    “月前卢卿辞去太傅之位的态度如此坚决,朕还以为,你不喜我这女儿呢。”

    卢植思考一瞬,竟然默认了刘宏的话。帝王向来多疑,让他认为自己与公主关系不睦,总比让他觉得自己与公主结党要好。

    卢植顿首而拜,伏地答曰:“臣惶恐。”

    皇帝没像刚刚那样将人叫起,反而语气不明地问道:“又为何荐了白泽?”

    “万年公主天资聪颖,文武兼备,又为陛下长女,可表天子灵威。”

    “外举不避怨,内举不避亲,卿真乃贤人也。”这话虽是褒奖之言,却里里外外都透着股不悦之意。

    莫说刘晞素来聪慧,深得他的喜爱,退一万步来讲,就算他这个女儿比刘辩还驽钝不堪,那也是皇室之人,焉能容臣子挑挑拣拣?

    刘宏漫不经心地摆弄着几案的酒器,像是全然忘记底下还跪着个大臣,言笑晏晏地与身边随侍的张让说着闲话。

    过了好一会儿,这位皇帝才施恩似的开了口。

    “那便依卢卿之言。”

    皇帝金口玉言,没过多久,就有谒者快马加鞭地将诏书传到了刘晞手中。

    明眸善睐的少年人接过谒者手中的诏书,转瞬间就猜出了其中缘由——主持大射礼的事情会落在她手上,源头应该在卢植身上。

    她弯起唇角,嫣然一笑。

    实际上,与声势浩大的大射礼相比,刘晞更看重之后的讲经礼。

    她轻轻摩挲着手中的诏书,不由陷入深思——她的父皇,她的老师,真的明白讲经礼对大汉帝王的意义吗?

    当年光武帝荡平四方寇乱,重建汉朝国祚之后,便有意吸取了前汉覆灭的教训,不再把士人单纯地当成治国的工具。

    他不仅重开太学、修建三堂,还时常参与到儒生们的经义讨论中。如此种种,都是为了让皇帝成为士人中的一员,都是让政权回归理性行政,不再出现遍地“禅让”的呼声。

    明章二帝承光武意愿,不但大力弘扬儒学,甚至以帝王之尊前往太学讲经。

    至此,帝王讲经的定制形成,皇帝不仅成为了士大夫的一员,还拥有作为最高经师的文化权威地位。

    虽然章帝之后的小皇帝们,因年幼失去了政治与儒学的双重权威,太学讲经也不再像当初那么神圣。

    但她若能抓住这次机会,必能真正扬名于天下。

    这座登天之梯,是卢植为她浇铸的——他确实没违背他当初的许下的诺言。

    想到这里,沉甸甸的思绪压在了刘晞的心中。

    先生既投我以木桃,我自当以琼琚报之……只望你我二人,不会有分道扬镳的时候。

    *

    刘宏说大射礼兴师动众,倒也不全是托辞,大射礼程序极多,确实十分繁琐。

    有司接到皇帝的命令后,片刻不敢耽搁,立马开始布置场所、准备礼器、集训乐师……如此忙了好些日子,才堪堪赶在吉日前完工。

    三月初九便是太常占卜所获的吉日。

    那日破晓时分,刘晞就早早地便起了身,在侍女的服侍下,穿上典雅厚重的委貌冠服。

    当她缓步到达典礼所在的场地时,公卿百官俱已穿戴齐肃地列好了队。

    这些官员早就得到了由刘晞代为主持大射礼的消息,但此时看着这位年幼的公主,仍忍不住露出些许异色。

    刘晞对此恍如未觉,径直朝西一礼。她今日既代表皇帝,自然不需向群臣百官施礼,此举只为告祭宗庙先祖。

    紧接着,掌管大射礼仪的司赞,便执弓挟矢行至阶前,躬身请示刘晞是否要开始今日典仪。

    刘晞肯定的声音落下后,乐师便立马奏起了《驺虞》之乐。

    刘晞在左臂套上遂,在外手拇指戴上扳指,然后接过执事捧来的雕弓。她端身如干,直臂如枝,以右手拇指摘弦后,便从容地松开了弓。

    正中箭靶红心。

    另一位执事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魔蝎小说网 www.moxiexs.com 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魔蝎小说|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