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蝎小说 > 古代言情 > 炮灰他只想读书[科举]

19、第十九章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com提供的《炮灰他只想读书[科举]》19、第十九章(第1/2页)

    刘大郎的执行力与他的性格一样,风风火火,十分迅速。

    前一日,宁颂请他帮忙找一找附近几个村的书塾,第二日他就有了回声。

    “这不是颂哥儿的大事吗?”

    在面对宁颂惊讶的眼神时,刘大郎笑了一下,挠了挠头。

    事实上,刘大郎并不是如表面上看起来那般清闲,一心堂正是用他的时候,许多担子都压在他身上。

    可哪怕是这样,刘大郎也在尽心尽力地给宁颂帮忙。

    这是恩情,得记着,宁颂心想。

    就如同细柳村的读书人具有稀缺性一样,教人读书的私塾一样稀少。

    就整个青川县来说,正儿八经的私塾不超过十个。

    细柳村里有一个,但却不是那位唯一的秀才老爷开的,而是由一个老童生经营。

    所谓童生,只指通过了县试、府试的读书人,因为没有考过院试,因此没有获得秀才的功名。

    这位老童生,考了不少时日也未通过院试,拿到秀才的功名,因此开私塾的目的,大多是为了给学童启蒙。

    “我看颂哥儿不太需要这个。”

    宁颂点点头。

    他自己是读书人的,对原身的情况也有所了解——作为县丞的公子,原身当然是正儿八经读过书,尝试着考过童生试的。

    只不过,原身总会因为这样那样的意外一再落榜。

    这也是养父对他失望的重要的原因。

    “除去这个,就得是邻村了。”

    与细柳村不同,隔壁西山村是个大村,人口多不说,连富户的数量也比细柳村多得多。

    相比于普通的农户来说,有了一定家财,不愁吃穿的富户子弟才是科考的受众,因此需求催生市场,西山村统共有两个私塾。

    “这两个私塾,颂哥儿都可以去看看。”

    宁颂从刘大郎这里得到了消息,也不迟疑,第二日就将宁淼与宁木寄存在刘大娘家里,自个儿搭着便车去了。

    到了私塾门口,谁知道对方听了他的情况,再问问了年龄,就拒绝了他的入学请求。

    “抱歉,我们这里不收人了。”

    宁颂不曾想,自己还未入门,就先吃了个闭门羹。

    “可否告知我理由?”虽然被拒绝,宁颂仍然客客气气地问。

    或许是因为宁颂一身青色直裰,加上说话容貌气度极佳,那童子小声说:“我们最近都不收人。”

    宁颂若有所思,拱手道了谢。

    被连续两个私塾拒绝,宁颂哪怕对这情况不熟悉,但也晓得是有些问题。

    辛苦跑一趟并不容易,宁颂遭到拒绝之后并没有第一时间就返回家里,而是找了个在私塾附近的摊子,点了杯茶喝。

    “书生郎是来找郑师的么?”

    此时还不是饭点,茶摊上上的人不多。店家正准备着午饭,蒸笼里冒着腾腾热气。

    宁颂放下了手中的茶水,笑着点了点头:“可惜没能进去。”

    店家原本就是因为无聊而搭话,此刻见宁颂一张笑脸,语气柔和,没有那些读书人眼高于顶的傲气,顿时来了谈兴。

    “郑师最近有些忙,经常不在这里,你要是想找他,须得在这里等,有时候下午才会来一趟。”

    此处的“郑师”正是一位秀才,平日里除了教授弟子学习《四书》、《五经》等内容之外,自己也要偶尔去青川县的县学里报到。

    去年本省来了新的学政老爷,按照惯例,在学政上台的第二年,要在整个省内进行岁试,所有秀才都要参加。

    若是在岁试上遭了训斥,降等是小事,若是被革除功名,就得不偿失了。

    宁颂是现代人穿越,原身本人也过得浑浑噩噩,对这些门内的弯弯绕绕并不熟悉,此时听摊主讲些八卦,自己也觉得津津有味。

    “您懂得真多。”

    “嗨,我都是听来这里吃饭的书生们说的。”摊主摸了摸后脑勺。

    宁颂趁机请教私塾里读书的问题。

    “看个人情况吧,”摊主说道,“郑师当年府试的成绩很好,在咱们县也小有名气,很多人都愿意把孩子送过来的。”

    在郑师这里学习的蒙童,入学之后要先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与《千家诗》。

    因为郑师自己的师承,还会多读一个自家座师写的《训蒙诗》。

    过了念书识字阶段,许多学生就不来了。

    一是孩子学了这么久,资质如何都有了大致的定数,家长也得考虑花这么多钱值不值得。

    二嘛,仍然是经济上的考虑。孩子识了字,会念书,就已经能够学别的技术了,这时候送去学手艺,能够事半功倍。

    如此,光是识字关,就筛走了大部分的学生。

    剩下的学生们过了启蒙阶段,就会开始学习《经》与《书》,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四书五经。

    除此之外,因为大雍朝仍然有着作试帖诗的习惯,因此初学者们还要加上《声韵启蒙》、《笠翁对韵》的课程。

    到了这里,也不过是堪堪入门。

    因乡试会试的内容要求,考生们正式考试要考三场:

    第一场考察《五经》与《四书》义;第二场试礼乐论,考察诏、诰、表、笺的写法;第三场考经史实务策论。

    在这三场中,以第一场为重中之重,初场不过,会直接丧失二、三场的资格。

    因此,一般学生们在启蒙之后,须得先学《四书》,并且从《五经》中选择一经作为自己的本经。

    之后才是学习做策论,也就是所谓的时义。

    论起来,都是水磨工夫。

    “多的是一大把年龄考不过童生试的呦。”摊主感慨道。

    考不过童生试,一些富户豪门人家能够花钱去国子监捐个监生,出来也算是一个出身。

    至于家中经济条件不宽裕的,则是自己选择道路:要么放弃科举,转行养家;要么节衣缩食,一考再考。

    一考再考的人之中,往往都是失败的人多。

    说起来,如范进那般,到了中年中举算上去已经是幸运儿——更何况,范进在中举之后又中了进士。

    “老人家,我省得。”

    宁颂听了这么多,起初还当是摊主爱与人说话,到了后边,宁颂才发现对方的目的。

    大约是看宁颂是个陌生的面孔,又被私塾婉拒,当他是一大把年纪求学的学生。

    对方是在委婉地劝他珍惜光阴。

    得到宁颂的答复,摊主乐呵呵地闭上了嘴。

    宁颂吃了茶,对面私塾的小院子里仍然没有动静。他站起身来,将铜板放到了桌子上。

    “感谢款待。”

    宁颂搭了便车回到了细柳村自己的家中。

    哥哥去了一日没有回来,宁淼与宁木两个人想得慌,好不容易见了宁颂,连忙问今日的结果。

    “怎么样?”

    宁颂笑道;“没成,塾师没在。”

    晚上刘大郎回来,也听到了相同的结果。

    “他们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经历过那吕四儿的事,刘大郎比想象中的敏感的多。

    “或许就是不收年龄大的学生。”宁颂说道。

    话虽如此,他仍然觉得事情有些蹊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魔蝎小说网 www.moxiexs.com 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魔蝎小说|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