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蝎小说 > 古代言情 > 天下凌云志

第十二章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com提供的《天下凌云志》第十二章(第1/2页)

    穿过九龙巨门,竟是豁然开朗。原来这铜门内是一个巨大的开阔空间,放眼望去,长宽竟都有百丈之余,顶高也有十几丈,呈圆弧形,越往中心去越高,整个地宫就如同一个巨大的蒸笼盖扣在地上一般。在这“蒸笼盖”的中央地带,立有一根圆柱状石柱,如同细长的“筷子”般,插在地上,在这根“筷子”周围,是一些竖立在地的石碑状物,想来应当十分高大,不过在众人眼中,由于距离太远,现在也不过只有牌九般大小。

    “这......这......都是黑曜石吗?”顾远山环顾四周,发现整个地宫的石壁上皆是漆黑一片,喃喃自语道。

    “顾兄,不必惊讶了。刚才那通到此处的隧道,我也留意查看过了,一样是黑曜石打造的。想我大明当年何等强盛,四海臣服万国来朝,有此物产也不足为奇。”洪承畴强压下心中的震撼,走到顾远山身边,轻拍他的肩膀,说道。

    顾远山好一阵子才缓过神来,却发现万历已然走远,便立刻拉着自己身旁同样陷入呆滞状态的鲁昕,快步赶上前去。

    这巨大的地下空间在边缘处看尚且无法领略其全貌,只有站在中央方才能够体会到它的磅礴大气:这地宫如此巨大的体量,却是浑然一体开凿而出,纵横上百丈长的跨度,竟然没有用到一根支撑柱,全靠拱形的穹顶支撑,简直不可思议。

    那根中央圆柱,众人远看时觉得它细长,其实走到近处,才发现它一点也不细,足需三人才能合抱,只是因为它有十丈高,当时众人又离得较远,所以误认为它很细长而已。而那些分散在石柱周围的石碑,也有近一丈高,三尺多宽。只是这些石碑又与普通的石碑有些不同,它较常见的刻字用的石碑,要更加的厚重。而且,这些石碑的摆放位置也似乎大有讲究,是已中央圆柱为中心,呈环装分布。地面也勒石而刻着一条条沟壑,蜿蜒曲折,组成了一大片诡异的图案,像是某种仪式用的阵法。穹顶上也如同祈年殿中那样,有一束光柱从天而降,正好照射在这个环形的阵法上,光柱边界与阵法最外围完全重合,一丝不差。

    万历径直走到了阵法的边缘外,却没有进入,那道光柱距离他的鼻尖只有一寸之遥。

    “好了,众爱卿,便在此止步吧。”万历没有回头,背对着四人说道。

    四人闻言,便在万历身后站定。万历口中似乎在小声的吟咏着什么,只是他将嗓音压的很低,身后的四人听不真切。四人知道万历应该是在进行着某种祭祀的仪式,所以也不出声打扰,静静等待着。

    过了一盏茶功夫,万历似乎终于将祷文念完,长长的出了一口气。他转身面向四人,开始解释道:“你们一定有很多疑问吧。现在,朕便一一与你们说明。你们一定很奇怪,这地宫既然是皇陵,却为何没有丝毫陵墓的样式?这依然要从永乐帝朱棣之时说起。你们可知为何古往今来历朝历代,在开国后选定都城之时,都会倾向于长安、洛阳、北平、金陵等城吗?因为我们华夏自古以来便有“天地龙脉”一说。总体来说,神州大地共有三大主龙脉,十几条支龙脉,正是因为有这些龙脉的护佑,华夏的气运才能够得以延续。虽然其间多有征战分合,但是这气运却从未衰落过。而东西二都、南北二京,便是在这三大主龙脉之上,是以历代开国皇帝,都希望将都城设在其上,以求国运昌盛。”

    “建文帝时,大明国都是设在金陵的。金陵乃南龙吞口之处,太祖亲自将之更名为“应天”,是为顺应天意之意。金陵也的确龙气充盈,足以支撑大明国运。但永乐帝却认为建文帝暗弱无能,不配为帝,便发起‘靖难之役’,以北龙之力对抗南龙。虽然最终永乐帝如愿登上帝位,但是这场历时四年的战争消耗了太多龙脉之气,致使国基不稳,全国多地突发天灾。”

    “当时南龙消耗过剧,永乐帝不得不放弃入主应天的打算,回师北平建都,并将北平更名为与应天词义相似的‘顺天’。然而北龙消耗也不小,竟隐隐有些支撑不起大明国运之象,然而若是要等龙脉自行缓慢恢复,至少需要一甲子的时间,如此长的时间,大明恐怕早已衰落下去。永乐帝遂急诏各地术士天师进京,共商对策。其中有一人提出,不等龙脉自行恢复,而以人力干预,强行抽取足量的龙气,先行稳定国运,以解燃眉之急。此举无异于杀鸡取卵,但是却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了。永乐帝权衡再三,甚至想过再行迁都前去中龙长安,但最后,还是决定兵行险招,冒险一试。于是就有了永乐年间大兴土木修建紫禁城,其实只是掩人耳目,正真目的,是为了修建这庞大的地宫,以作抽取龙气之举。”

    “虽然当年计算的非常精准,龙气一旦足够就立刻暂停了抽取,但是北龙脉本来便已亏损,又被强行抽取多年,竟然开始不可逆转的枯竭。这回永乐帝慌了,再次召集了大批的能人异士,却已然无力回天了。正当永乐帝在准备迁都长安的事宜之时,有一名民间的木匠,自称能够缓解当下的困局。永乐帝病急乱投医,立刻派人将这木匠接入紫禁城,并亲自询问解救之法。当时随侍的太监和起居郎都被屏退,只有永乐帝与那木匠二人,在养心殿密谈了整整一夜。当时谁也不知道他们谈了些什么,只知天明后永乐帝走出养心殿时,脸色异常难看,但还是恭敬的向那木匠作了一揖,并当众宣布封此人为国师,全权主持龙脉修复一事。”

    万历一口气说完了这么多,身体似乎又有些不适,他习惯性的伸出手想要扶一把身边的孝端皇后,然后才意识到,现在孝端皇后不在自己身边。

    顾远山见状,立刻走上前,扶住了万历。万历微微点了点头表示谢意,又再次说了下去。“可谁知此后三年多时间内,那个木匠出身的国师却每日只知纵情声色,对于修复龙脉一事只字不提,任由北龙龙脉一天天枯竭下去。当时朝中几乎所有大臣全都对此表示不满,但是永乐帝还是力排众议,纵容着国师。后来,永乐帝病殁于北征回师途中,葬于长陵。而那国师,在葬礼过后,也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如人间蒸发了一般。龙脉也还是依旧日益枯竭,完全没有恢复的迹象。此时满朝文武终于忍不住了,纷纷上书劝谏新登基的洪熙帝,要求全国通缉那个招摇撞骗的木匠,将之捉拿归案处以极刑。但是诡异的是,洪熙帝竟也一如永乐帝那般,对此事不管不顾。”

    “正当群臣不知如何是好之际,负责保护龙脉的东厂却传来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龙脉之力竟然在短短一夜之间,奇迹般止住枯竭之势稳定下来,更有缓缓恢复之象!群臣振奋不已,弹冠相庆,皆以为是苍天显灵,护佑大明。而只有洪熙帝与嫡亲皇族知晓其中缘由,根本没有什么苍天显灵一说,而是......而是......”

    说道这里,万历似有难言之处,停顿下来,然后深深的叹了口气。

    站在万历身后的四人都被这曲折离奇的故事深深的吸引了。回味了半晌后,顾远山情不自禁的问道:“敢问陛下,这龙脉突然恢复的真是缘由,到底是什么呢?”

    其他三人也翘首以盼,等待着那最后的秘密。

    万历却没有直接回答顾远山,而是扬手一指那一批围成一周的石碑,道:“你们心中肯定以为,那些四四方方的物件,是石柱或是石碑,对吧。”

    难道不是?四人心想。

    万历却像是看穿了四人的心理活动一般,继续说道:“你们肯定是这么认为的。朕当年年幼时初次跟随先帝到此,也是如此认为的。但是其实,那不是石碑,而是......棺椁!是竖立着的棺椁!是我大明历代先帝安身的棺椁!”

    四人大吃一惊,看向那些“石碑”的眼神都立刻不一样了。怪不得方才从祈年殿进入这皇陵地宫中后,一路都未曾见到过安葬历代先帝的灵柩,原来竟然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魔蝎小说网 www.moxiexs.com 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魔蝎小说|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