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蝎小说 > 穿越快穿 > 对篡改所做的剽窃

4.发绣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com提供的《对篡改所做的剽窃》4.发绣(第1/1页)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县(80年代改市,省级单列),是长卫的老家,在这里,有一种历史悠久,一度濒于失传,近年又重新发扬光大的民间手工艺(好像都这样),发绣。望文生义,所谓发绣,就是用人的头发为原材料,取代丝线,刺制绣品,相传历史可以追溯到盛唐时期。

    工艺特点使然,相当部分知名绣工、绣师,都是女性,比如宋高宗赵构妃刘婉仪,元赵孟頫妻管道升,明董其昌高足顾寿潜妻韩希孟,以及清甘陕总督杨遇春女等等。与“传男不传女”的传统技艺正相反,发绣世家往往沿着母系序列传承,且不像刽子手,仅停留在称谓阶段。长卫家就是这样,从太姥姥、姥姥,到母亲、姐姐,如今外甥女又接了班,可成就最高的,却是作为儿子的他……

    孩提时代的长卫,就从母亲那里学到过祖传发绣技艺,当时是学着玩儿的,没打算真干这行,教女儿的同时捎带手,一只羊也是放,一群羊也是赶。就像这门艺术本身的命运一样,长卫的发绣之路,同样经历了从童子功,到荒废,再到失而复得的否定否定、螺旋上升,重新拾起来,也是在“汉陵”服刑那五年中的事情。

    当时,长卫师从省画院一位姓汪的老师学习工笔,惊叹于他天分悟性的同时,听说长卫是东台人,顺口问了句有否发绣底子,并鼓励其试着将所学与该传统技艺结合起来。没想到,这偶然的尝试,最终竟造就了一位发绣高手。

    先前说过,至少河山省范围内,长卫的名气,更多的是作为国画家,而不是什么纪委副调研员。作品不多,但常常出没各类展览、拍卖会,很受藏家追捧,可真正熟悉长卫的人都知道,比起发绣,他的绘画造诣又真的不算什么了。即使是圈内,了解长卫底细的屈指可数,陌生人上门求教或请其出手,他一概回绝,有时干脆说,自己从来就没听说过什么发绣。

    长卫搞发绣,纯属兴趣使然,报酬可观,但大部分都被他匿名捐给家乡了。艺术水准却无可挑剔,立意新奇,构图讲究,层次分明,技法精纯,扣针平整如线,网针密而不杂,乱针主次分明,平针虽淡不寡,参针服帖顺畅,套针栩栩如生,纳针从容不迫,刁针左右逢源,虚针行云流水…… 国内几位鼎鼎大名的工美大师、遗产传承人,不少力作,其实都曾请他,部分甚至完全代为捉刀……

    与绝大多数取女孩子长发,以发代线的发绣师不同,长卫使用的“发”,又细又短,一般只有三四厘米长,颜色也比较浅。坊间传说,长卫所用,根本就不是头发,来自人体另一处,十一二岁男孩子第一茬,不知怎么弄来的。

    用这种材料所刺绣品,可以产生一种极为独特的审美效果,若隐若现,虚中带实,乍看上去云里雾中,稍一定神如临其境。但与此同时,其工艺,比起原本已经掌上起舞的寻常发绣,更要难上若干倍,客观所限,掐头去尾,一根只能绣一两针,所用针具,也不是寻常绣针,一套十余种,都是长卫自己磨的,不用时泡在机油中……

    尽管大部分业余时间都花在发绣上,尤其是担任非领导职务后,工作不像过去那么忙了,作息也更灵活,书房里一熬就是大半宿。但长卫的作品却很少,多数情况下,只是打磨技艺,绣了又拆,拆了又绣,真正的成品,一年下来不过三五幅而已。

    特别是今年,打一开年,就连几个长期合作的老熟人,全推了。关起门来,专心致志于一幅作品,力作,真正的力作,可能是长卫这辈子,不用迄今为止,这辈子最重要的一幅。

    “将军善画盖有神,必逢佳士亦写真,即今飘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是幅肖像,人物肖像:单长卫半身侧面像。不是他自己,单羽的父亲单长卫,从未谋面,但改变了长卫一生的另一个单长卫,因为很快,就是他诞辰一百周年的大日子……


【请收藏魔蝎小说网 www.moxiexs.com 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章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魔蝎小说|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